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07的文章

智慧的話:處事篇

「講一畚箕,不如做一湯匙。」  ~  台灣俗諺 「就這麼想吧,每當有不如意的事情,不論你多麼的努力,,但事情似乎都沒有轉機時,就當這是 上天賜給你的一個長假 。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努力的充實自己,也可以乘機放鬆自己,好好關心在自己身邊的人與事。」 「只要逃避過一次,就會永遠逃避下去。」   一度逃げたら一生逃げることになる           ~ 日劇《派遣女王》

最後一片秋楓

作者:柯紹華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生物科技組肄業。現任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任署立台北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第一次遇見阿勇仔,是在AIDS病房那個老舊,陰暗,帶著霉味的角落。 AIDS病房? 沒錯,就是實習醫師抽籤時的籤王,大家最不願意去的地方。 雖然接受了那麼久的醫學教育,可是當一旦必須面對承受HIV病毒感染的威脅時,什麼醫學倫理,希波克拉提斯誓詞,一概與AIDS抵觸無效。 實習醫師們抽到這支籤時,一定頓時滿堂鼓掌喝采,因為籤王又少了一支。 不要拿「醫師應該不分病人疾病的付出照護」來教訓我。 如果醫師真應如此,先請那些在醫學中心位高權重的大教授們教導我,為什麼不把這些免疫系統受損,極易受感染的病患搬進嶄新的醫療大樓,而要將他們藏在舊建築陰暗霉溼的角落? 如果醫師真該平等的對待病患,請先告訴我有沒有那一家教學醫院,願意把AIDS病房擺在專供服侍達官顯要的VIP病房旁邊? 如果沒有,就請先扯下所謂醫療道德的光環。 至少對我而言,Hippocratic Oathmeansalway shypocritical…… 而我,就是那個使得滿堂喝采,抽中籤王的傢伙之一。 剛踏進AIDS病房時,真的覺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好像連一張紙一支筆都沾滿了病毒。 就在明知不會如此被感染的理性與非理性的憂慮之中,來到了阿勇仔的床邊。 看見的正是一副想像中AIDS病患的軀體:瘦削,蒼白,虛弱,最重要的是,眼底的絕望與冷漠。 經驗告訴我,病患可以瘦削,可以虛弱,但是一旦眼神中失去了生命的光采,就真的即將失去一切。 「你好,我是這兩個星期負責照顧你的醫師,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找我……」 扮著例行公事的職業笑容,我開始了和自己醫療生涯中第一個AIDS病患的對話。 阿勇仔的反應正如我自他眼神中的揣測,一樣的冷漠、忽視,與自我隔離。 而我也照本宣科的完成了對他的例行檢查與巡視。 回到護理站,翻開阿勇仔厚厚一疊的病歷,習慣性的翻開第一頁,想要細細的探索每一位病患的病史。 「你在看阿勇仔的病歷啊?」 一位護士同仁探過頭來。 「那麼一大疊你要看到什麼時候?」 正抬起頭想回應她的好意時,迎面走來一位面貌秀麗,打扮入時的少婦,帶著親切的微笑,熟稔的和工作中的護理人員點頭招呼,然後對著我說: 「...

殘臂斷指

作者:柯紹華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生物科技組肄業。現任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任署立台北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畢業退伍之後會選擇這個不起眼的小醫院作為自己醫師生涯的起點,這個問題連我媽都問了我好幾百次。同學們畢了業大多是留在醫學中心或大型教學醫院,按部就班的過著一年捱過一年的住院醫師生涯,很少有人會像我們這群傻子一樣,窩在這種工業區裡的小公家醫院一待就是好幾年。 醫學系的最後一年來到這家醫院實習的那兩週之前,我根本聽都沒聽過這家醫院,來實習的第一天早上還是看著地圖找到的。急診外科的醫師恰巧是以前醫學院棒球隊熟識的學長,我那時候實習的工作就是協助學長作一些簡單的縫合。 那天早上,一個長得像外勞的先生握著自己的手臂衝進急診室,鮮血染紅了他沾滿污漬的工作服。拉開他的袖子之後我當場楞在那兒,他的整隻前臂的皮膚都像龜殼一般裂成碎片,可是底下的肌肉血管卻好端端的在那裡搏動。隨後趕來的工廠領班說,他是被一台真空吸引的機器把整隻手臂吸進去,經過簡單的檢查我們也發現他的手部功能大致完好,就是真的「體無完膚」,整隻前臂的皮膚就這樣爆裂成小指甲大小的碎片。 當然,這種單純的縫合就是我的工作。 準備好縫合需要的器械,我開始很專心的修補起那隻支離破碎的手臂。這種縫合對當時的我來說已經是足以勝任,只是他受傷的範圍實在太大,所以需要一些時間讓我慢慢完成。那位外勞也很配合,從打局部麻醉到縫合沒哼過半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一針一針細細的縫也縫了快兩個小時。那工廠的領班忽然闖進急救室來,有點不耐煩的問我:「醫生啊,還要多久?」 「大概再半小時吧,快好了。」我頭也沒抬的說:「唉呦……醫生啊,那個外勞隨便縫一縫就好啦,我還要帶他回去耶。」 我放下手中的器械,抬起頭白了那個工廠領班一眼,沒好氣的回他一句:「如果你是外勞,你要不要讓我隨便縫縫就好?」他聽了閉上嘴,識相的關上急救室的門出去,剩下我和那外勞,還有一室的死寂。 「謝謝你,醫生……。」幾分鐘之後,那外勞忽然用還算標準的華語對我說。 這下子換我呆在那裡,不曉得該說什麼。 「你會說中文?」心想他整整兩個小時沒出半點聲音,害我以為他聽不懂也不會說中文。 「我是泰國華人,從小就說中文的……...

丹麥的「快樂奇蹟」

一個幾乎沒有窮人的國家 丹麥人富裕,人均國民所得三萬四千六百美元(根據CIA購買力平價後),全球國家中排名第七。平均月薪合新台幣十八萬元,是台灣的四.七倍,即便送報生都能拿到月薪新台幣十幾萬元。這是一個幾乎沒有窮人的國家。 富裕如丹麥,但當你漫步於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最熱鬧的歐斯塔路——世界最長的商店步道街,竟找不到一位穿戴LV、GUCCI、Prada等名牌的女性。 走到歐斯塔路的盡頭連接交通樞紐——新國王廣場,也很少看到賓士、BMW大轎車,即便有,車主也會刻意拔除車款標誌,叫人分不出等級。  快樂國家榜首 有錢不穿LV、不想讓人知道開雙B轎車,這樣的居民竟然快樂得成為世界之最。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懷特(Adrian White)去年七月發布的「世界快樂地圖」報告(World Map of Happiness),丹麥在全球一百七十八個國家中,列名快樂國家的榜首。 全世界最快樂的人,丹麥人!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丹麥地處北歐,氣候嚴寒,即使國土最南端,也在中國黑龍江以北。每年一月,日照僅僅五至六個小時,人們每天必須在零度以下的氣溫,摸黑出門,摸黑回家。 十月二十七日,當我們起床翻開《哥本哈根日報》,頭版右邊邊欄斗大標題寫著:「冬日讓很多人Sad」。因為陽光驟減,影響人體的某些賀爾蒙分泌,使得罹患俗稱「冬季憂鬱」(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的人數大增,大約有五%的丹麥人罹患,他們會因而將自己封閉在家裡。  世界上近乎完美的國家 就是這麼奇怪,天寒地凍、欠缺天然資源的小國,卻創造出全球獨見的富裕快樂國,進而被《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近乎完美的國家」。這是所有國家的夢想,丹麥做到了。為什麼?我們遠赴千里,探詢丹麥兼顧快樂與競爭力的秘訣。  「落葉飄飄,冬天已經來到,一天比一天黑暗。希望冬天趕快過去,明年春天趕快到來。」深秋午後,當我們拜訪一所學校,一個七歲孩子班級,老師帶著學生唱著「十月的歌」。透過教室大片玻璃往外看,森林已被一片秋黃籠罩,即使近午,天空灰濛濛的。 縱使天氣惡劣,丹麥父母卻無懼暴露孩子於戶外。有一個很特殊的街景經常可見,明明很冷,父母卻把內載嬰兒的娃娃車,丟在路旁,自己跑進店裡購物或喝咖啡。他們不怕小孩冷著,刻意鍛鍊他們的體魄。 ...

侯烏止的幸福

79歲老母 慈背憨女46年 七十九歲的老母親侯烏止背著四十六歲身障憨女盧淑慧,卻幸福滿滿。 侯烏止瘦小但溫暖的肩膀,讓女兒依靠了四十六年,憨女親吻回報這對肩膀的主人,老母親笑得燦爛,才四十公斤的她,每天背著比她重十多公斤的憨女,上下二樓坐上輪椅到公園散步復健,還撐起整個家,侯烏止笑說:「沒問題,我練過氣功」,而且「 家人團聚就是一種幸福 」。 女兒感恩眼神 動力泉源 淑慧雖然無法對母親說聲「我愛妳」,只能嗯啊地表達愛意,但濕潤的雙眼不時流露感恩的眼神;「幸好沒自殺」侯烏止以自己為例,奉勸世人一枝草一點露,凡事不要想不開。 丈夫原是貨運三輪車伕,因膝蓋關節使用過度職業傷害,膝蓋必須開刀,五十五歲時遭僱主資遣,全家重擔頓時落在她肩上,不得不一次接下幫傭、洗衣、送便當三件工作,辛苦養育四名兒女,還要照顧大她十歲多病的丈夫。 身兼三職養家 照料病夫 侯烏止對兒女始終有著歉疚,尤其是一出生四肢就蜷曲萎縮、醫生判定極重度多重障礙的小女兒淑慧,她認為可能是工作過度勞累動了胎氣,才導致女兒終身遺憾,老母親回憶四十六年前懷孕時,經常要洗沾滿瀝青的工人衣褲,體貼的大女兒也下來幫忙,經常在井邊洗到半夜三更,母女都累到睡著。 命運多舛又生下一憨女,曾讓夫家頗不能諒解,困苦生活與難言的委屈,侯烏止曾想帶著兒女臥軌,一了百了,不過看到兒女孝順體貼,她打消了念頭,不再怨懟, 選擇勇敢面對、迎向逆境 。 母親訓練無法走路的女兒,如何解褲並使用便盆,因四肢萎縮不便,淑慧仍經常來不及而弄髒衣褲,見母親辛苦工作之餘,還要為她把屎把尿,母女連心,淑慧咬著牙緩慢地學習,母親不厭其煩教著多重障礙的女兒如何獨立,兄姊們也疼惜么妹,幫淑慧按摩做復健,大兒子欲接她們到高雄一起住,但侯烏止以習慣屏東生活與環境拒絕,兒女的孝心讓她一切辛勞煙消雲散。 知福惜福 做志工樂助人 惜福的侯烏止,一有空就走入社區捲起衣袖做環保,幫助同樣遭遇逆境的人,為了照顧病夫憨女、讓自己有體力投入志工行列,她還特地學氣功強身。 侯烏止說, 最快樂的是能夠和憨女與病夫生活在一起 ,只要可以過得去,不用麻煩別人,她還常把子女給她的零用錢捐給慈善機構,幫助和她一樣的母親,希望社會能多一點溫暖與關懷。 本文節錄自2007.01.27自由時報

結婚できない男大哉問

圖片
Q:金田的車是哪一款? A:Toyota 2000GT,1970年停產,總共生產337台,市值不斐。 (參考網站: 維基百科 ) Q:桑野畫室內設計的圖用的是什麼軟體? A:vectorworks Q:桑野用的電腦? A:Apple Power Mac G5 Q:桑野拿的包包? A:HICROSS的coperto (CPS-203) 28,350日圓 (參考網站: ttp://www.hicross.co.jp/shohin/a.g/bag/coperto/top.htm ) Q:桑野的手錶? A:Girard Perregaux (GP) NEW VINTAGE 1945 651,000日圓 Q:桑野的椅子? A:Simmons northern comfort休閒椅,        台幣十萬以上。 Q:桑野家音響旁的燈? A: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經典設計。圖如右。 Q:桑野聽的古典樂? A:Mahler 第五交響曲第五樂章、Shostakovich第五交響樂第四樂章「革命」、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rnberg」第一幕的前奏曲、Schubert「魔王」、Schubert 「Ave Maria」、Bruckner 第八交響曲、 Elgar 行進曲「威風堂堂」第一章、Smetana 連作交響詩「我的祖國」之「Vltava」篇、Mahler 第五交響曲第三章Mozart 、第41交響曲「jupiter」第一樂章、Musorgsky ( Ravel改編成管弦樂組曲 )「圖畫展覽會」之「Promenade」篇、Rossini  歌劇 「El Barbero de Sevilla」、德佛札克Dvorak 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Puccini 歌劇「Gianni Schicchi」中的詠歎調「我親愛的爸爸」、Johann Strauss 「皇帝圓舞曲」、貝多芬 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Q:桑野的設計風格? A:中島型廚房設計,以廚房作為中心。目前主要的廚房設計可分為 五大類:一字型、L型、ㄇ字型、中島型、二字型。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是一字型和L型,最簡單也最省空間。 其他Q&A請見: http://www.ktv.co.jp/shinsuke/qa/index.html...

結婚できない男

圖片
結婚で 劇 名: 結婚できない男    〈台灣譯:熟男不結婚或不能結婚的男人〉 簡 介: 桑野信介(阿部寬飾演),一個年過40的多金建築師,穿著有品味、愛聽古典樂,擁有一流的廚藝,而且還是單身!看似條件優渥的他,卻是既彆扭又刻薄的賤嘴男,女人一旦認清他的真面目,都會頭也不回地絕塵而去。在情場上不斷失敗的慘痛經驗,讓信介開始覺得自己並不需要戀愛或結婚,還提出各種理論來武裝自己。明明心底感到莫名的寂寞,表面卻越發乖僻古怪 。 就在此時,信介遇到了他從未經歷過的女性典型:內科醫夏美(夏川結衣飾演)!夏美除了帶有與眾不同的堅強,對信介的態度更是不及不離、淡然待之。信介一邊感到困惑,一邊卻深受吸引,在不知不覺逐漸卸下自己的心防… 而與信介相識多年的工作夥伴澤崎摩耶(高島禮子飾演)、住在信介隔壁的年輕OL田村滿(國仲涼子飾演),也陸續加入這場戀愛與婚姻的幸福爭奪戰!究竟信介的真命天女是誰?不婚熟男又真能擺脫單身生活嗎? 感 想: 阿部寬的演技實在沒話說,把桑野信介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好像在演他自己一般自然。劇中幾個場景,如回家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固定買牛奶和青汁生活、到出租店租影片、然後再敲著欄杆回家、回家後放古典樂,自己當起指揮家,沒有任何對白,表現出來的戲劇張力卻很驚人。還有和夏美之間的對手戲也很精采,所以這部片囊括這麼多大獎,真的是實至名歸。忘了講一點,Ken真的很可愛,簡直就是戲神! 電視台: 關西電視KTV 集 數: 12 編 劇: 尾崎将也 配 樂: 仲西 匡 製作人: 安藤和久,東城祐司,伊藤達哉 導 演: 三宅喜重,小松隆志,植田尚 主題曲: Every Little Thing「スイミー」(avex trax) 收錄在Every Little Thing第31張單曲「スイミー(小黑魚)」 第七張專輯Crispy Park的album cut 曲 演 員: 桑野信介/阿部寛(阿部寬)  早坂夏美/夏川結衣  田村みちる/国仲 涼子  村上英治/塚本 高史  中川良雄/尾美としのり  中川圭子/三浦理恵子  吉川沙織/さくら  金田裕之/高知東生  西村千鶴/SHEILA  桑野育代/草笛光子(特別出演)  沢崎摩耶/高島礼子(高島禮子)  結城/白井 晃(6)  康雄/竜 雷太(龍 雷太)(7)  長沢由紀/三津谷葉子(9)  每一話標題:...

トップキャスター主播台女王

圖片
劇 名:トップキャスターTOP CASTER 故事簡介: 曾經一度被拉下主播台的CNB電視台當家女主播椿木春香(天海祐希),突然在新節目要開播前被局長柴田勝俊(兒玉清)要求回CNB電視台拯救萎靡不振的收視,並指定曾是氣象主播的飛鳥望美(矢田亞希子)當她的助理。椿木春香愛搶獨家的蠻橫作風,是否會再度引起喧然大波呢?而曾經身為同事,現已當上董事的結城雅人(谷原章介),是否會再度對她不利? 主播台女王就是以新聞作為主要題材,十一集中分別有不同的題材,例如第三集提到占卜師宮部天花,還遭到日本知名占卜師細木抗議,所以海外觀眾無緣看到這集。還有第二集則是白色巨塔疑雲,剛好矢田亜希子也有主演日劇白色巨塔,所以看來特別有趣。 這齣戲的重點還是集中在天海祐希身上,無論感性、理性演來都入木三分,天海女王真的不是蓋的。 片中有幾句台詞我覺得不錯,很有勵志效果! 「積木的堆疊也許單調,但只有這樣才能看到前所未有的風景。」 「機會是不會寫在日曆上面的,就像事故一樣,某天忽然就來了。」 「只要不懈的努力,總有一天能看到遠方的景色。」 「世上最值得探尋的珍寶就是人與人的相遇。」 總之,這是一齣很不錯的戲劇! 電視台:富士電視CX 編 劇:坂元 裕二 配 樂:佐藤 直紀 製作人:現王園佳正 導 演:平野眞,葉山浩樹,七高剛 演 員: 天海祐希(椿木春香・38) 矢田亜希子(飛鳥望美・27) 玉木宏(蟹原健介・27) 谷原章介(結城雅人・36) 松下奈緒(野原芽衣・24) 松田翔太(伊賀俊平・24) 田丸麻紀(蟹原珠子) 須藤理彩(紺野令子) 矢島健一(角高孝男) 生瀬勝久(石場小吉・43) 児玉清(柴田勝俊・59) 主題歌: Sowelu『Dear friend』(DefSTAR Records) 收錄在Sowelu第13張單曲『Dear friend』 連   結: 官方網站 中文官方網站 平均收視:18.25% 首集收視:23.1% 最高收視:23.1%(第1回) 最終回收視:18.5% 當季收視排行:第1位 ps. 矢田亜希子很像前台北市議員簡余晏 天海祐希劇中的神韻神似主播方念華

范氏綠的愛

圖片
越南女看護 返國之前回饋台灣 捐一半所得 盼能幫助弱勢學童、老人 「我要捐錢幫助台灣有需要的人」,在南投縣埔里鎮擔任看護工的越南籍女子范氏綠,捐出兩年來工作所得的一半台幣十萬七千多元,幫助繳不起營養午餐費的學童及弱勢老人,范氏綠在越南有三名幼子要撫養,經濟負擔不輕,但她強調家裡夠用就好,無欲無求的大愛,令人動容。 捐10萬餘元 越南可蓋房 四十三歲的范氏綠最近將結束台灣的工作返回越南,她在台灣捐出的十萬七千一百九十八元,在台灣可能不算什麼,但折合五千三百五十九萬九千越南盾,大約是越南一名最底層勞工,不吃不喝辛苦工作四年所得,在越南可以建一戶簡單的房子,或是買十部機車。 「1、2、3、4、5…」范氏綠用她勤奮工作的雙手仔細數著鈔票,口中跟著默念,總共十萬七千一百九十八元,都是她擔任看護工兩年來所攢下的辛苦錢,全部交到玉清宮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董事長吳明賢的手中,「阿綠」眼中沒有不捨只有歡喜,在場了解她家庭狀況的人,都心疼的不禁紅了眼眶。 當初雇主詹宏智的叔叔詹昭敬聽到阿綠要捐款行善,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確認後,還曾力勸她考量家庭需要,但堅持的阿綠心意堅決,就是要把錢捐出去。 朋友問她,辛苦錢為何不帶回越南花用,或捐給越南更需要幫助的貧窮人家?略懂中文的「阿綠」說,能夠到台灣工作就是一種緣份,來台後,雇主和周遭的台灣朋友都對她很好,而且透過電視知道台灣仍有許多需要幫助的民眾,吃全素、虔誠向佛的她說,她與台灣有緣,選擇將「福田」種在台灣,早就下定決心離開台灣之前要捐錢行善。 大愛結善綠 福田種台灣 「能捐款助人是相當幸福的事」,阿綠說,父親從小就教導她捐款助人,捐款後已過世四年多的父親也在她的夢中現身,稱許她的做法很好。她說,家裡的生活過得去就好了,不必奢求太多,寄回家的一半薪資,已經把家裡整修一番,以及做為生活開支與子女教育經費,返回越南後還是會與丈夫努力工作賺錢,撐起這個家,她也相信家人會支持她的做法。 阿綠在越南有三個小孩,老大十六歲、老二也已經十四歲,最小的孩子才三歲,她為了家計,在么兒滿周歲時,就離鄉背井到台灣擔任看護工,家計全靠她擔任看護的收入維持。 雇主詹宏智說,阿綠工作認真、待人和善,省吃儉用從來不亂花錢,假日也不會與其他同鄉外出遊玩,唯一的開銷就是打電話或寫信回越南,一解思鄉之苦。 還沒回越南的阿綠現在還是保持平常心,每天該做的事一樣不少...

鄧璐德用愛灌溉台灣

圖片
一位美裔台灣媳奉獻57年的故事 (2007.01.07 自由時報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攝影) 捐地捐錢 興建老人服務中心 八十八歲來自美國的鄧璐德,三十一歲來台後,將青春奉獻給台灣的痲瘋病患;五十七年來,她不但以台灣為家,還嫁給小她三歲的台灣台南人林澄輝,從美國姑娘成為台灣媳婦,在台灣落地生根;最近夫妻倆更捐出一億六千萬元興建老人服務中心,捐地捐錢只為了愛台灣這塊土地。 鄧璐德和八十五歲的先生林澄輝相依為命近一甲子,畢生致力社會公益,未育有子女,除了奉獻青春歲月外,前後捐出台南縣市多筆土地興建教會、托兒所,換算成市值,超過台幣四億元,將財富散諸社會,夫妻倆一點也不心疼且相當低調,因為他們堅信,這才是最適當的使用方式。 大愛打破國界 捐出資產數億 與鄧璐德相識數十年的YMCA社福基金會執行長黃德成說,夫妻倆掛心老人福利,日前表示希望捐出臨安路旁老家興建老人服務中心,土地總面積約四百八十八坪,以市值每坪二十餘萬元計算,土地總值就超過一億元,更進一步捐六千萬元作為建設經費,老人服務中心即將動工,夫妻倆舉著微顫的雙手,合十助禱,興奮得像個孩子,黃德成說起這對夫妻以超越時空、跨越種族、打破國界的大愛,無怨無悔奉獻給台灣這塊美麗島,心中滿是感佩。 平日鄧璐德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謝謝」,對自己捐錢捐地,更是絕口不提,似乎在整個事件中,他們才是最大的受惠者;老家要建老人中心,兩夫妻還搬離居住了三十幾年的老家,改在附近大樓購買比較小的公寓,走入兩人家裡,簡單的布置,絲毫看不出是有數億元身價的大地主住家,充分顯現「居陋巷,不改其樂」的胸襟。 民國三十三年,本身是護士的鄧璐德二十五歲,加入基督教宣教士行列,從美國德州前往中國,協助當時被嚴重排斥的痲瘋病患。六年後,無神論的共產黨將宣教士趕出中國,鄧璐德選擇來到台灣,將歲月奉獻給痲瘋病患。 31歲來台 青春奉獻痲瘋病患 民國三十九年,痲瘋病患因為面容殘缺常遭人排斥,鄧璐德遠離市區,在當時還是魚塭地的臨安路一帶,利用日治時代的傳染病隔離醫院,設立雲嘉南唯一的「臨安痲瘋照顧中心」,附近居民都把中心稱為「骯髒醫院」,但鄧璐德不以為意,還搬到醫院內與病患一起生活,以中心為家,她的精神,感動在附近擁有大片土地的林澄輝,兩人結為連理。 與鄧璐德結婚後,林澄輝受到感召,捐出土地興建臨安教會,傳播福音,夫妻倆繼續為弱勢服務,期間還協助小兒麻痺患...

孤女的願望

圖片
相依為命老父猝死 又一孤女居斗室 存款只剩1元 大甲高中三年級學生沈念慈一出生母親就難產亡故,十八年來父女倆相依為命,住在三、四坪的小房間,沒有多餘的空間擺床鋪,父親一直睡在躺椅上,四日清晨父親突然猝死,留下了孤伶伶的女兒,而且帳戶存摺內只剩下一元。 大甲鎮德化里偏遠的鄉間,一對父女居住在三、四坪大的磚造小房子,女兒沈念慈的媽媽生她的時候難產,導致心臟病發死亡,傷心的父親,為她取名「念慈」,她卻只能憑空想像媽媽的樣子。 家裡太小父親只能睡涼椅 沈念慈傷心的說,父親辛苦大半輩子,年近半百才結婚,她的出生卻換來媽媽的往生,爸爸也許不能接受這樣的人生打擊,再加上年紀已大,為了照顧她,便一直沒再外出工作,從她有記憶以來,一直和老爸生活在只有三、四坪大的小房子。 低矮狹窄的小小房間,竟是父女倆起居活動的全部空間,擺了電話、電視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還有一張床鋪和小桌子,便幾乎擠滿了,沒再多餘的空間,沈父總等到就寢時刻,才拉出涼椅當眠床。 祖產賣光靠補助過活 十八年來,為了維持生活開銷,沈父手上僅有的一點祖產也全變賣花光,幾年前,里長徐文彬發現這對父女生活艱苦,協助申請低收戶入補助等,一個月便靠著萬把塊的固定救濟金過活。 雖然日子過得清寒,沈念慈和老爸相依,依然樂觀向上,教過她的老師們都稱讚她乖巧。她也說,並不覺得生活有什麼缺憾,只是夜闌人靜,聽到爸爸呼呼的打鼾聲,內心便好渴望幫爸爸買張好床。升上高三了,沈念慈心無旁騖,每天埋首忙著讀書,成績不錯,還獲得學校推甄上國立大學的中文系。 乖巧功課好亟待援手 這兩天學校舉辦模擬考,沈念慈說,大前天父親臨睡前,還特別叮嚀:「不要讀太晚,早點兒睡!」沒想到隔天一大清晨醒來,卻發現父親在躺椅上,一動也不動了,死於心肌梗塞。 父親走得突然,只留下一本存款只剩一元的存摺,沈念慈在醫院痛哭,她的際遇讓人鼻酸,鎮長蔡信豐和里長徐文彬協助奔走喪葬身後事,大甲高中也馬上安頓她住在學校宿舍,同學們紛紛發起了愛心捐款,陪伴在她身邊,安慰著她,只是未來漫長的求學路,孤伶伶她,還是亟需社會伸出援手。 只想幫爸買張好床 心願破碎了 十八歲少女沈念慈從小沒了媽媽,現又突然失去爸爸,來不及為爸爸買張好床,「少女的願望」也因此破碎了。她紅著眼眶,卻強忍悲傷,掛著淡淡的笑,她的故事,讓人心生憐惜。 十八歲是作夢的年齡,...

台中孤雛淚

空屋無水電 15歲孤女獨撐逾4年 十五歲的王姓少女,四年多來獨自生活在屢被斷水、斷電的冰冷空屋裡,天冷時就用飲水機的杯水之熱來洗澡,天黑時以手電筒來照明念書,堅忍孤絕地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困頓生活,情節有如現代版的孤雛淚,令人一掬同情淚。 小君(化名)從小因父不詳,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為了生計四處奔波,不得已將小君送到保母家,一直到國小五年級時,小君漸漸懂事,體諒到母親賺錢撫養她的辛苦,央求母親帶她回家一起生活,以減輕母親的經濟壓力。  母親過世 留下百萬房貸 沒想到一年後,母親被檢查出罹患乳癌,到雲林慈濟醫院住院治療,每隔一陣子才會返回台中看小君,此時她幾乎都是獨自生活,不料,前年十月母親過世後,由於母親是獨生女,加上外公外婆早已過世,小君頓時舉目無親。 沒錢吃早餐 飢寒度黑夜 母親身後僅遺留一萬多元積蓄及一間還有一百廿萬元貸款的公寓給小君,小君每月雖有五千元的低收入戶補助,但要支付四千多元利息以及水電瓦斯等費用,對沒有經濟來源的小君而言,是一項非常沈重的負擔。 由於付不出水電及瓦斯費,經常被斷水、斷電、斷瓦斯。沒水沒電時,她就一個人孤伶伶在黑夜中等待黎明的到來;沒瓦斯時,則用飲水機的杯水之熱來淨身,在困頓的環境中堅忍的過每一天。 小君平時沒錢吃早餐,總是得等到中午學校的營養午餐,才能好好的吃一頓;有時無錢吃晚飯,只好猛吞口水,飢腸轆轆的忍受到隔天中午。 死黨同學小文(化名)知道她常沒錢吃晚飯,在晚上八、九點補習下課後,常藉口要她陪同回家,共享晚飯。 洗冷水澡 用手電筒讀書 所幸母親的前男友三不五時還會來探望,才得以復水、復電,如果沒有「叔叔」或偶爾有師長或同學家長拿個一、二千元接濟,小君幾乎難以為繼。她每天洗冷水澡,晚上持手電筒獨自度過黑夜,甚至用手電筒讀書。 但堅強的小君仍默默的承受這一切,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是年紀還小,有時因賴床沒有到學校上課,獨自在家一待就是好幾天,而被校方通報中輟生,小君就這樣斷斷續續的被學校找回來好幾次。 重病輟學 警方尋人解圍 直到半個月前,小君又沒有到校上課,學校前往找人按門鈴都無人應門,才依中輟生通報台中市警局少年隊找人。警方找到小君時,發現小君因瓦斯又被斷,被迫洗冷水澡而感冒發燒,病懨懨的躺在床上。 少年隊偵查佐林照國帶小君去看病拿藥,而且當他獲悉小君悲慘的身世後,告訴同仁,所有隊員聽了紛紛慷慨解囊,幫助小君繳交...

台灣高鐵通車

圖片
二 ○○ 七年一月五日上午七點,北中南三班列車開出,台灣正式邁向高鐵新紀元,我們何其有幸,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台灣高鐵推動了十九年、興建八年、歷經九任行政院長、十任交通部長、耗資4806億元,如今終於以時速三百公里疾速行駛在台灣土地上。從此,因為這條「高鐵巨龍」,台灣將進入「一日生活圈」,南北往來僅需九十分鐘。而高鐵開通,造成的時空收斂,不僅使人口快速的流動,在經濟、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交流互動也將更為密切與頻繁,堪稱台灣運輸史的一大空間革命。 高鐵創下的新紀元,將搭載台灣國人的期待,帶領台灣經濟、交通、運輸、旅遊、觀光和人文高速地向前行。 (圖片來源:台灣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