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6的文章

【人心人術】25年不見天日的太陽花:顏水龍

圖片
我們看顏水龍的畫作 能深深感受到他的熱情和對台灣永遠的依戀 ◎ 張肇烜 ( 醫師 ) 2014年太陽花學運風起雲湧,大學生和公民團體反對黑箱服貿,占領立法院。向日葵有向光性,又稱作「太陽花」,學生們希望能照亮黑箱,也期盼台灣未來能如同太陽花一般,迎向光明,太陽花因此成為學運的象徵物。 顏水龍(1903-1997)是台灣前輩畫家,晚年他曾接受外界訪問,被問到他最喜歡自己的哪一幅作品?顏水龍的回答是:「台中太陽堂的『太陽花』」。但是這幅「太陽花壁畫」卻因戒嚴被封了25年,在威權籠罩之下不見天日。 西元1903年,顏水龍出生在台南下營,七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顏水龍卻很爭氣,公學校畢業後進入台南州教員養成所,學成之後他再度回到母校台南下營公學校擔任教職。有時意外而美好的機緣,總能為自己的視野打開另一扇窗。顏水龍在學校裡受到一位同事澤田武雄的鼓勵,他決定到日本學習美術。 台灣國寶畫家 廣告設計第一人 到了日本的顏水龍,半工半讀的狀況下還是順利考取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畢業之後再度錄取該校研究科。皇天不負苦心人,1927年,研究生顏水龍以作品《裸女》入選第一屆「台展」,他不因此自滿,在「東京美術學校研究科」結業後,受「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資助,到法國學畫。在法國時期的畫作也入選法國秋季沙龍。 特別的是,顏水龍離開法國後,到日本大阪從事廣告設計,他是台灣第一位專業廣告人。中年的顏水龍專攻廣告藝術與工藝美術,推行生活美學。直到40歲結婚之後,顏水龍回到故鄉台南,受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教授,教授美術工藝史和推廣台灣美術作品。也在這個時期,顏水龍開始為商家製作「企業識別標誌(CIS)」,生平最滿意的作品就是「台中太陽堂」,從店面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到食品包裝設計,全出自顏水龍之手。 不見天日的太陽花 西元1964年,台中自由路的「太陽堂」餅店開幕,店內一幅太陽花馬賽克鑲嵌壁畫特別醒目,堪稱鎮店之寶。但是也因為這幅壁畫惹來警備總部等情治單位的關心,戒嚴的年代,太陽堂餅店屢遭特務和管區警察騷擾,認為「太陽堂」、「太陽花」,讓人聯想到《東方紅》歌詞裡寫的「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根本就是「為匪宣傳共產主義」。因此顏水龍的這幅壁畫不久之後就被木板封閉,連同所有包裝設計全部換新,足足25年之久。到了...

KMT怎能消費「陳澄波」?(張肇烜)

圖片
歷史是一面鏡子, 照亮過去,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 ◎ 張肇烜 ( 醫師 ) 2016總統大選,國民黨空前慘敗,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請辭國民黨主席;代理國民黨主席的前嘉義市長黃敏惠首次主持中常會,不只呼籲台灣人民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還引用已故畫家陳澄波的名言:「有熱情才有溫柔、有勇氣才能自由」,鼓勵黨員同志一起努力。 筆者前年和去年曾在【想想論壇】年分別寫了 〈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和 〈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 二文 。兩篇文章都是嚴肅又沉重的歷史故事,卻有超過十萬的點閱分享。很多人告訴我,因為文章他們才認識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他們知道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竟曾發生如此令人髮指的歷史血淚。 國民黨,沒有資格提陳澄波。 國民黨,更沒有資格消費陳澄波。 生於嘉義市的陳澄波(1895~1947)被譽為「台灣梵谷」,兩人的境遇也有相似之處。梵谷一生潦倒貧困,生前只賣出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他卻自信篤定地說:「往後他們會承認我的作品,我死後他們肯定會寫我。」梵谷死後的藝術成果真如同傳奇,可惜他在三十七歲那年舉槍自殺。陳澄波也死於槍擊,他的一生是台灣傳奇,然而歷史課本不只沒有寫,陳澄波的名字還塵封隱埋了三十年。 日治時代的台灣,畫家的社會地位很高,畫作入選日本帝展會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繪畫,也成為台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之一,而陳澄波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家。然而家境貧寒的陳澄波一直到十三歲才能到學校讀書,到快三十歲才為完成自己的理想到日本學畫。 捷報很快傳來,陳澄波將熟悉的故鄉街景作為作畫題材,以《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展,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以油畫入選的第一人!學成後他一度受聘中國教書,後因戰亂回到台灣。回到台灣的陳澄波,不只和多位畫家創立美術協會,他更致力於將台灣各地名勝都畫入畫布中。陳澄波的畫作,除了最愛故鄉嘉義的圓環、公園、廟宇和街景之外,他的畫作還包括很多台灣本土風景,如阿里山、八卦山、龍山寺和淡水夕照等。 在那變動的年代,日本戰敗,國民黨接收台灣,人們一度慶祝「光復」。而熱心的陳澄波因曾到中國教書,會說漢語,便被推舉為嘉義籌備會的副主任委員。 陳澄波也加入國民黨並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參議員。誰知風暴隨之襲來,「二二八事件」爆發,陳澄波擔任「和平談判代表」前往嘉義水上機場和軍方談判卻反遭拘禁...

轉過頭來看世界(張肇烜)

圖片
幫青壯年一把,也是幫台灣一把。 只有青壯年強起 來,才能扛起台灣的老年 。 ◎ 張肇烜 ( 醫師 ) 最近一支競選影片「我是五年級生」引起廣泛討論,影片色調陰鬱,只見一位男性,始終背對鏡頭,不斷穿插辛苦工作、早出晚歸的影像。五年級生說:「我用了大半輩子為自己的家和國家努力,為什麼今天在他們口中我成了壞人?為什麼他們說國家早已不存在?為什麼我的正義什麼都不是?」 創意無限的年輕網友旋即製作KUSO影片,片中一位低頭的年輕人說:「我是七年級生,我做錯了什麼?一個年輕人活到現在二、三十年,從來都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未來。我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敢奢望買車買房,只要有口飯吃,別讓我媽餓到就好。」 選舉愈到最後關頭,不只催票固票還要拉票,但是這樣的影片難免引發「操弄世代」的聯想。年輕人是永遠的反對黨,反對卻不等同於反骨;年輕人理想性高,厭惡舊政治的分贓,始終站在監督政府的一方。 有人曾這麼巧妙的形容,台灣社會就像「一盤豐盛的桌菜」,到了年輕一代念大學時,桌上只剩下菜尾,到了年輕一輩準備就業時,卻發現這桌筵席,已經杯盤狼藉,被吃乾抹盡。大學畢業起薪倒退15年只有22K、學歷薪水不斷貶值,物價房價卻是倍數飆漲,政治惡鬥和國家虛耗,這些食不下嚥的廚餘剩菜,全在特定既得利益者吃飽吃撐剔牙時,不僅要年輕人「吞下去」,還嗆年輕人「懂個屁」! 不可否認地,台灣的四五年級處在台灣最鉅變的年代,親身體驗貧窮的滋味,卻也享受社會的富裕,淹沒在財富的機會;台灣的七八年級卻處在台灣近乎崩壞的時代,鄰近強國人大國崛起,台灣卻是風華消逝。過去的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現在的年代「大學生滿街跑」,儘管很努力卻少有像以前那樣的機會,還要被酸年輕人都是草莓族,眼高手低不願意低就,一代不如一代啊。 批判別人,往往也是對自己的指控。選舉有時候是公民的復仇,選票則是紙做的匕首。台灣再也禁不起省籍、藍綠、以及世代的操弄、煽動及分化。台灣再也不能低頭顧影自憐,停留在過去的美好,不願正視時代的轉變。不要再背對鏡頭,轉過頭來看這個世界,給年輕人機會,幫青壯年一把,也是幫台灣一把。只有青壯年強起來,才能扛起台灣的老年。 2016/1/6 想想論壇 喜歡 這篇文章 請加入 FB專頁 ,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