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6的文章

【人心人術】 二二八,最恐怖的檢查

圖片
「在這塊我們深愛的土地上, 人性不再扭曲,恐怖不再肆虐, 自由得到尊重,人權永獲保障。」 ◎ 張肇烜 ( 醫師 ) 「二二八事件」為台灣歷史上留下一道鮮明的傷痕,人民在統治者的權柄之下哭不出聲。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台灣社會菁英蒙難,藝術創作能量也遭到扼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詳見: 〈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 1947年的台灣,那是一個風聲鶴唳的年代。 混亂,是那個年代的代名詞。 卻有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來自四川重慶,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通過教育部赴台教師招聘團考試,從中國來到台灣,他是版畫家黃榮燦。 黃榮燦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擔任《人民導報》副刊主編。時任《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只因刊登文章遭到行政長官陳儀不滿,在二二八事件中竟名列「叛亂首要人犯」,成為第一批被捕人士之一,最後遭到殺害。當時許多人都因此受到牽連而喪命,包括宋斐如社長的妻子區嚴華,她曾任職行政長官公署,在丈夫罹難後因幫忙《人民導報》總主筆陳文彬逃往香港被捕,慘遭槍決於馬場町(今萬華青年公園一帶)。 在這肅殺的氛圍之下,很多人連外出都不敢。富有正義感的黃榮燦,卻騎著腳踏車穿越大街小巷,因此曾有同伴懷疑他到底是不是「國特(國民黨特務)」?事實上,黃榮燦到處蒐集資料,詢問相關目擊者二二八事件經過。兩個月後,他秘密完成了《恐怖的檢查》木刻版畫。 黃榮燦《恐怖的檢查——台灣二二八事件》1947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用刻痕記錄歷史 《恐怖的檢查》是二二八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畫中具體描繪寡婦林江邁販賣香菸遭到查緝鎮壓,寡婦的攤架被推倒,香菸掉了一地。查緝員開槍射向手無寸鐵的婦人,隨後還有四名持槍警察搭著卡車來到現場。版畫上寫實的場景,還原了二二八事件現場。版畫家用刻痕紀錄了這段血淚的歷史。 黃榮燦不只埋首創作,1947年4月13日,他親自帶著《恐怖的檢查》版畫作品搭船前往上海,以「力軍」當作筆名發表在4月28日的上海《文匯報》。除了發表在報刊,《恐怖的檢查》還在11月上海舉辦的「全國木刻展」中展出。如願展出之後,黃榮燦便將作品贈送給日本友人內山嘉吉,內山嘉吉再轉贈鎌倉市神奈...

【人心人術】一生傳奇,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

圖片
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6載, 卻為台灣留下永遠不朽的國寶藝術; 身為台灣人, 你一定要認識的藝術家。 ◎ 張肇烜 ( 醫師 ) 黃土水(1895-1930),出生在台北艋舺祖師廟的後街( 今日的萬華),他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日本治台的第一年。 黃土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人家,「生食都不夠,那有通曝乾」, 他直到12歲才有機會進入公學校讀書。老天卻是如此捉弄人! 也在這一年,黃土水的父親去世, 母親只好帶著他投靠同母異父的哥哥, 他也因此轉學到大稻埕公學校。 或許是老天的安排吧!大稻埕街上有許多佛雕店, 而黃土水的哥哥是一位木匠,他因此耳濡目染, 無形中對雕刻產生興趣。家境清苦的黃土水, 後來考取國語學校師範部,他在「美術」和「手工」 的表現特別優異。 畢業展覽時校長看到黃土水自學創作的雕刻作品驚為天人! 惜才的校長對他說:「你應該要去當藝術家,當老師太可惜了」。 校長不只熱心地幫黃土水寫推薦函到「東京美術學校」, 還幫他申請到獎學金,要他不用操心學費。 留日學習美術第一人 在校長推薦之下,黃土水1915年到日本美術最高殿堂深造, 他是東京美術學校創校以來「第一位」台灣留學生, 也是台灣留日學習美術第一人。好不容易得到寶貴的學習機會, 黃土水幾乎全神貫注在最愛的雕刻藝術之上。 沒有多餘零用花費的他,三餐多以地瓜粥止飢, 終於獲得最佳成績畢業。 1920年他再考取該校研究科繼續學習雕塑。 黃土水的才華很快受到肯定, 同一年他以台灣原住民為創作題材的雕塑作品《山童吹笛》 入選日本帝展,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 在殖民的年代, 「一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能夠入選帝展, 比一百場的街頭演講還要振奮人心!」 黃土水入選帝展的消息轟動台 日兩地,當年他只有24歲。黃土水的才華不是偶然, 之後連續三年,他以作品《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和《郊外》 接連入選日本帝展,他的作品裡總是流露濃厚的台灣味。 黃土水在日本留學時照片(via wikip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 黃土水:「出生在台灣」 黃土水有很強的使命感,他不以入選「日本帝展」自滿, 1922年他受邀在《東洋》雜誌寫下《出生在台灣》一文, 開頭他寫道「昔稱人...

【新書】想:想想論壇選輯Ⅲ

圖片
《 想:想想論壇選輯 》 熱騰騰的新書上市!!  也有收錄我的文章!! 歷史縱深. 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 ◎張肇烜 這三年來, 900名作者寫出5000多篇文章, 在每個大事件的關鍵時間點, 寫出了從教育、歷史、經濟、政策到文化, 從國際視野到在地關懷、 從民主自由到公平正義的精彩文章, 為台灣社會開闢了一個討論公共議題的小小角落。 . . . 我們旗幟鮮明, 堅持站在進步意識的前端, 或許台灣社會未必一步到位跟得上, 但我們相信台灣一定會有更光明的未來。 想:想想論壇選輯Ⅲ 作者: 財團法人小英教育基金會/策劃, 想想論壇/主編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6/02/01 語言:繁體中文 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 二次政黨輪替時代  最有生命力的評論平台 穿插在2015年中的不同事件,同時半強迫式的要求台灣人重新檢視、思考我們的過去。二戰結束70週年,再度掀起「抗日與皇民」之爭、中國史觀與台灣史觀的正面衝突,鑲嵌其中的,是堪稱為小型太陽花的反課綱運動,以及一條年輕生命的逝去。台灣人在過去400年,究竟站在什麼樣的位置、遭遇什麼樣的命運?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真正的了解了自己?沒有這些解答,台灣人會知道自己未來將走向何方嗎? 喜歡 這篇文章 請加入 FB專頁 ,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