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心路】要讓身障孩子站起來!帶著海口腔ㄟ瑪喜樂阿嬤

在彰化二林, 有一位漂洋過海而來的瑪喜樂女士, 她在台灣流行小兒麻痺的年代, 幫助400多位孩子, 讓他們的生命爬著進來,站著出去...... ◎ 張肇烜 ( 醫師 ) 「不斷付出,卻充滿喜樂!」是喜樂阿嬤一生的寫照。瑪喜樂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中學畢業後遇上美國大蕭條,儘管她考上加州柏克來大學醫學預科課程,卻沒辦法完成學業。 婚後她在舊金山經營杏仁果園,卻沒有因此過著幽靜的生活;35歲遭逢父親去世,37歲她的丈夫也過世了,她到柏克萊第一長老教會擔任秘書。機緣是如此巧妙,41歲的瑪喜樂在牧師娘鼓勵下,到加州專業護理職校學習護理,她壓根兒沒想到,這些實際照護經驗將來會派上用場...... 因緣際會,台灣來的謝緯醫師那時剛好在美國進修,有日應邀到第一長老教會證道,也和眾人分享台灣醫療現況。謝緯說:「台灣肺結核病人很多,需要護理人員。」他回到台灣後打算在埔里籌建專門治療肺結核的醫院,讓貧困的民眾都能接受治療。瑪喜樂的朋友年輕時就死於肺病,她聽了之後深受感動,當下就捐款325美元,她也留下謝緯醫師的聯絡方式,在謝緯回到台灣之後,繼續保持書信往來。 在父親、丈夫相繼離世後,幾年後最愛的母親也辭世。就在母親辭世的那年秋天,她毅然決然地踏上前往台灣的行腳,在謝緯醫師到訪之前,她壓根兒沒聽過,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叫台灣。 那時,台美沒有直飛班機,瑪喜樂先搭小飛機到夏威夷,之後轉機日本,幾經跋涉,最後才飛抵台灣。瑪喜樂到台灣的第一站,就是謝緯醫師服務的埔里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今埔里基督教醫院前身),她除了從事護理工作,也在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教英文。 來台灣不久,瑪喜樂看到1960年代的台灣社會經濟貧困,身障者不受重視,甚至是被放棄的一群。她在台灣也看到好多外籍朋友,無私在台灣從事醫療事工,她深深受到感動,決定要在台灣奉獻一生。 她回到美國,變賣家產,同時向美國教會募集衣物藥品,瑪喜樂從此開展她一生對台灣的奉獻......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f314b3b-6224-4f1f-ab11-d81eba8ce299 2016/10/01 【民報/張肇烜 仁醫心路 專欄】 【相關連結】 張肇烜醫師的臉書專頁 喜歡 這篇文章 請加入 FB專頁 ,是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