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6的文章

【投票】2016台灣部落格大賽

圖片
【2016 台灣部落格大賽】投票開始了!我們入圍『文化藝術類』趕快幫我投票分享吧!http://blogawards.tw/competitor?co=183 由 張肇烜 貼上了  2016年3月27日 「 2016台灣部落格大賽 」 文化藝術類 最後決選 請大家幫我投票分享喔! http://blogawards.tw/competitor?co=183 喜歡 這篇文章 請加入 FB專頁 ,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人心人術】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圖片
3 月27 日是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逝世18 週年紀念日,特別介紹 陳進的人生故事 ,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人物。 【人心人術】 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295 ◎  張肇烜 ( 醫師 ) 【 想想論壇 2016/03/26】 #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3月27日是「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逝世18週年紀念日,特別介紹陳進的人生故事,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人物。-#人心人術 #想想論壇 #陳進 由 張肇烜 貼上了  2016年3月26日 本文獲媒體轉載 【 蘋果日報 】 【 民報 】 【 奇摩新聞 】 【 鯨魚網站 】 【 中華藝術網 】 【 風傳媒 】 喜歡 這篇文章 請加入 FB專頁 ,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325「美術節」

圖片
我們欣賞藝術家的畫作,  也不要忘記國寶畫家的故事! 今天是325「美術節」,也是畫家陳澄波的紀念日。我們欣賞藝術家的畫作,也不要忘記國寶畫家的故事! 由 張肇烜 貼上了  2016年3月24日 今天是325「美術節」, 也是畫家陳澄波的紀念日。 我們欣賞藝術家的畫作, 也不要忘記國寶畫家的故事! 喜歡 這篇文章 請加入 FB專頁 ,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人心人術】 他的作品都是國寶!台灣國寶畫家:林玉山

圖片
「夢想有多高,成就就有多大」 ◎ 張肇烜 ( 醫師 )/ 想想論壇 最近電視劇《紫色大稻埕》播出,大稻埕的時代,不只是經濟的繁榮時代,也是台灣文化的黃金時代。台灣近代第一件國寶是黃土水的《水牛群像》;第一件國寶畫作則是林玉山的《蓮池》。他們幾乎都身處同樣的年代,這也是台灣近代文化藝術能量最豐沛的時代。 林玉山(1907-2004)出生在日治時期人文薈萃的台灣嘉義美街,人稱「阿耳師」的父親林耳相是一位畫師,家裡經營「風雅軒」裱畫店,母親也是糕餅印模的雕刻高手。還沒進學校讀書前,林玉山都圍繞在父親身邊,父親畫圖裱畫之餘,也喜愛栽花養鳥,因此他走上繪畫之路,可說是從小耳濡目染。 小學時他就讀嘉義第一公學校(即今日嘉義「崇文國小」,也是畫家陳澄波的母校)。課餘他就在家裡幫忙父親裱褙,讀公學校期間裱畫店聘請的畫師辭職,對畫圖很有興趣的林玉山也曾代理畫師工作。當時陳澄波回到嘉義第一公學校擔任訓導,常帶著學生包括林玉山到郊外寫生,從此更堅定了他學畫的決心。公學校畢業後他便拜日本畫家伊阪旭江為師,正式學畫。 為了夢想  負笈東瀛 「夢,想沒有用;去做,才叫真夢想。」陳澄波30歲那年決定重新當學生,在妻子全力支持下毅然到日本學畫,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而林玉山也在陳澄波的鼓勵之下,1926年赴日學畫,就讀東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後來他因興趣使然,轉入東洋畫科。林玉山的父母並不贊成他遠赴日本,他卻還是因著繪畫的夢想違背親命負笈東瀛,在日本的生活過的辛苦,林玉山堅持著苦學的精神,每天徒步通勤到學校,只為了節省往來電車的費用,他在日本也沒有多餘的花費,最大的娛樂就是看美術展覽,觀摩大師的作品。 日子過得辛苦,他卻甘之如飴,赴日隔年台灣舉辦第一屆美術展覽會,林玉山以《大南門》和《水牛》兩件作品入選,同樣入選東洋畫部的只有三位台灣人,分別是同齡20歲的「陳進」和19歲的「郭雪湖」,他們被稱為「台展三少年」。 經典蓮池  台灣國寶 「台展三少年」當時不被認為是「英雄出少年」,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怎麼能夠得到這麼大的榮譽。連續幾年,林玉山都入圍台展,證實了自己的實力。1930年更以《蓮池》一畫獲選特優,他為了畫出蓮花在晨曦初綻之美,徹夜守候在故鄉嘉義牛稠山的蓮花池畔,徹夜忍受蚊子叮咬之苦,只為了當晨曦曙光來臨的...

【人心人術】 走過一百年 用台灣人的眼睛畫世界:郭雪湖

圖片
有第一流文化, 才能創建第一流國家 ◎ 張肇烜 ( 醫師 ) 我們對自己的土地,對自己的歷史,一直不夠了解;因此曾有年輕電視女主播鬧出笑話,說出:「陳澄波自己本人也非常緊張。」另外一個笑話是作家小野出席電影首映時,說道:「只要『郭雪湖』的畫像一動起來,角色就開始穿越時空。」結果全場哄堂大笑。讓小野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郭雪湖」三個字有什麼笑點? 誰知道小野繼續提「郭雪湖」,台下的觀眾笑聲就愈多。後來小野終於忍不住,問台下朋友:「郭雪湖有什麼好笑?」有人回答說,新一代的宅男女神叫做「郭雪芙」啊;小野說:「郭水壺?那個壺?」台下完全笑翻了,「芙蓉的芙啦。」小野終於知道台下朋友在笑什麼,隔日報紙的影劇頭條是「小野不識郭雪芙」,眾人不認識郭雪湖不是新聞,但是不認識郭雪芙卻會是新聞,有意思吧! 郭雪湖(1908-2012)是台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本名郭金火,出生在台北大稻埕。郭雪湖那時身處的大稻埕,是台灣最繁華的地方,就等同於現在的信義區一樣。 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他兩歲時喪父,由母親陳氏獨力撫養長大。一位女性肩挑起全家重擔,生活過得辛苦。郭雪湖從小就喜歡塗鴉畫畫,1917年進入台北日新公學校就讀,老師看出他有繪畫的才華,指導他學習藝術。有次郭雪湖的媽媽看到他的畫,驚訝不已,她不相信兒子才小三可以畫得這麼好,還開心地拿郭雪湖的畫給鄰居朋友看,大家都豎起大拇指,媽媽深深以兒子為榮,她知道兒子可以畫畫,她要全力支持兒子。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只要郭雪湖有關畫畫的事,媽媽沒有第二句話,支持到底,為了讓郭雪湖畫畫,母親撿菜葉、幫人織毛線拚命賺錢,要讓兒子可以買昂貴的顏料和畫具。這是郭雪湖能夠專心繪畫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捨棄名校,走自己的路 1923年郭雪湖從公學校畢業,考上台北州立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科。那是人人稱羨的名校。讀了一年郭雪湖卻覺得和自己的志趣不合,決定退學,在家裡自學畫圖。家境清苦的郭雪湖,要捨棄名校的大好前程,在家自修畫畫,只為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堅持走自己的路。對於郭雪湖的決定,母親沒有責怪,還是支持到底,她知道孩子就是喜歡畫畫,但是自學也不是辦法,要找個好老師指導。她四處打聽之下,悄悄拿著郭雪湖的畫給當時極富盛名的職業畫師蔡雪溪看,蔡雪溪...

貧窮是最好的大學(張肇烜)

圖片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貧窮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 張肇烜 ( 醫師 ) 繁星計畫放榜,《蘋果》即時報導「家住公墓沒書桌,新竹貧生摘星上交大」的故事感動數十萬人,這是台灣好久不見,也是今年最好的勵志故事! 新竹成德高中的葉兆益同學,年僅18歲,他來自貧寒之家,卻更加倍的努力,成功錄取交通大學機械系。他說:「我想當工程師、想跟賈伯斯一樣厲害!」葉同學的媽媽很早就過世了,一家經濟全靠爸爸從事鋁門窗工作維生。他們一家人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和弟弟住在山區的公墓旁,每天他都要穿越竹林徒步走3公里的路上學。「冬天天黑得快,沒路燈很可怕!」回家的路,沒有公車、也沒有捷運,他得一步一腳印經過黑漆漆的墓園,走累了只能坐在路邊休息,路還是得繼續走下去。 直到有一天,學校老師發現怎麼有學生放學坐在路邊,才知道葉同學的情況。學校老師決定輪流開車送他回家,讓他免於奔波之苦。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讀書連張書桌都沒有,他們家也沒有瓦斯,沒有自來水,兄弟放學回家,要幫忙撿拾木柴燒開水、煮飯。吃飽飯才能坐在床上看書、複習功課。「愛有多大,孩子成就就有多大」葉同學的班導師林麗瑄就像他的媽媽一樣,知道他沒有書桌,念書很不方便,就自掏腰包為他買了書桌和書架。老師的這份恩情讓他永生難忘,他因此更用功發奮念書。大學繁星公布,葉兆益沒有讓老師失望,他考上第一志願,未來夢想是要當一位工程師。 葉同學的勵志故事,讓我不禁想起這麼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貧窮是一所最好的大學!」,葉同學在這個人生學堂裡過了關,他沒有被困境給打倒。但是我們真的很難想像,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台灣,還有偏鄉沒有瓦斯、沒有自來水、也沒有路燈,這已不是城鄉差距可以形容,幸好他在學習過程遇見好的老師,但是每個孩子都跟他一樣堅強、一樣幸運嗎?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過去二十年,教改已經從理想,變成民眾心中的問號。台灣自從陳水扁之後,幾乎再也沒有勵志故事,窮人翻身根本難如登天;教育沒有辦法讓階級流動,多元入學更被詬病是家庭文化資本的軍備競賽,加重了貧窮世代的階級複製。台灣的偏鄉角落缺乏資源、更缺老師;也只有來到這裡,才能看到真正的問題。除了要感謝這些老師對孩子無私的愛與付出,新政府上任後要更加把勁,偏鄉的問題是多重複合的問題,不只在教育,經濟、建設、文化和醫療都非常缺乏,惟有守護這些弱勢孩子...